
跑外景拍多了就会发现,同样是逆光,有的镜头拍出来干干净净,有的却在画面边缘镶上红紫或翠绿的边儿。这 “彩边” 脾气,跟镜头本身的 “出身” 和焦段关系不小。
最容易出状况的,要数那些给传统相机设计的广角、超广角镜头。哪怕是身价近万的专业款,装在数码单反上,画面边缘的黑线常常 “两边失守”—— 一边红得扎眼,像浸了朱砂;另一边绿得发艳,似染了翡翠。去年在西北拍雅丹地貌,用老款超广角怼着夕阳拍,岩壁的阴影边缘就闹过这出,红紫绿三色在取景器里看得清清楚楚。

反观传统相机的中焦、长焦镜头,在数码机身上就安分多了。拍草原上的骏马剪影,或是古镇里逆光的窗棂,即便光线刁钻,边缘也很少冒出彩边,就算有,也淡得几乎看不出。大概是长焦镜头的光路更集中,光线斜射的角度没那么夸张,给传感器 “添乱” 的机会也就少了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专为数码相机设计的 “数码镜头”,像是现在主流的微单套头或定焦头,处理起彩边来明显更有心得。上次在江南拍雨巷,用数码广角镜头逆光拍油纸伞,伞骨边缘干干净净,愣是没让红紫边抢了镜。这背后是镜头设计时就考虑了数码传感器的特性,从光路到镜片都做了优化,相当于给彩边设了道 “防火墙”。
对咱们旅拍人来说,选镜头时得把这茬记心上:用传统广角头拍数码机,逆光场景得多留个心眼;要是常拍日出日落、古建筑剪影这类大光比画面,优先选数码专用头,能少走不少后期修图的弯路。毕竟在路上,好装备是为了让风景更纯粹,而不是被这些小瑕疵绊住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