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

当前位置:
旅拍防 “尘” 指南:传感器上的灰尘从哪来?怎么挡?


带单反相机出门旅拍,最闹心的莫过于拍回一堆 “带污点” 的风光照 —— 明明对着雪山、古镇按下快门,回放时却发现画面上藏着几个顽固的小斑点,尤其用小光圈拍的照片,放大后格外显眼。这些斑点,大多是影像传感器上的灰尘在作祟。看似密封的相机,怎么就进了灰?其实灰尘的来源比想象中更隐蔽,做好预防就能少走弯路。

包围曝光技巧详解 (28)

灰尘最爱从这几个 “缺口” 钻进去

很多人以为换镜头时才会进灰,其实相机的 “卫生死角” 远不止于此。

  • 机身盖和镜头尾盖:藏污纳垢的 “重灾区”
    这两个小盖子平时总被随手扔在摄影包角落,接触到包内的绒毛、沙土是常事。盖上机身盖前,若不清理上面的灰尘,下次装镜头时,灰尘就会顺着卡口缝隙 “溜” 进机身,直接落在传感器附近。镜头尾盖也是同理,沾了灰的尾盖盖在镜头上,下次装镜头时,灰尘就会通过镜头尾座进入相机内部。
  • “风箱式” 变焦镜头:会 “呼吸” 的吸尘器
    旅拍常用的大变焦镜头(比如 18-200mm 这类),很多是 “伸缩式” 设计 —— 推拉变焦环时,镜头会像风箱一样伸缩,这时候就可能把外界的灰尘 “吸” 进去。尤其在风沙大的地方(比如戈壁、沙漠)拍摄,镜头伸缩时吸入的灰尘,可能在拍摄过程中随着气流 “喷” 到传感器上。这种情况下,哪怕不换镜头,灰尘也可能悄悄找上门。
  • 换镜头的 “窗口期”:最容易被忽略的瞬间
    就算在干净的环境里换镜头,若动作太慢或机身朝上,空气中的浮尘也可能趁虚而入。比如在古镇街头换广角镜头拍建筑,稍有不慎,飘落的柳絮、地面的扬尘就可能钻进机身。

包围曝光技巧详解 (29)

旅拍时这样防灰,比事后清理更省心

预防灰尘的关键,在于给相机的 “入口” 做好 “消毒”,几个小习惯就能大大减少进灰概率。

  • 每次接触前,先给盖子和卡口 “吹口气”
    摄影包里一定要备一罐高压气吹(体积小不占地)。装镜头前,先用气吹对着机身盖、镜头尾盖和镜头尾座反复吹几下,把表面的浮尘吹掉;取下镜头后,暂时不装新镜头时,先盖上机身盖,盖之前同样用气吹清洁盖子内侧。这个动作花不了 10 秒,却能挡住 80% 的 “显性灰尘”。
  • 换镜头:选对环境,快准狠
    旅拍时尽量避开风沙大、扬尘多的地方(比如路边施工地、戈壁滩)换镜头。非换不可的话,找个避风的角落(比如屋檐下、车内),让机身卡口朝下(减少灰尘飘落进去的概率),拆旧镜头、装新镜头的动作一气呵成,别让机身 “敞着口” 暴露太久。
  • 对 “风箱镜头” 多份警惕,定期 “体检”
    用伸缩式变焦镜头拍摄后,若在灰尘多的环境用过,回家后可拆下镜头,对着机身卡口轻轻吹几下(别用嘴吹,避免水汽进入)。旅途中若发现照片频繁出现污点,可对着白墙用小光圈(F16 以上)拍一张 “测试图”,放大检查是否有新的灰尘斑点,及时处理能避免后期修图时 “斑点连成片”。

包围曝光技巧详解 (30)

别等修图时抓狂,提前做好 “防尘功课”

传感器上的灰尘一旦附着较久,可能会被潮气黏住,到时候光用气吹就吹不掉了,只能找专业人员清理,一次就要几百块。对旅拍来说,耽误时间不说,还可能错过最佳拍摄期。

其实防灰就像给相机 “戴口罩”,看似琐碎的小步骤,能让每一张照片都干干净净 —— 毕竟,谁不想让雪山的轮廓、古镇的雕花,以最清晰的模样留在相册里呢?
上一页:暂无数据
下一页:暂无数据

Leave A Reply

提交